罕山白絨山羊是我國內蒙古地區(qū)經過多年研究培育而成的絨肉兼用型的品種,它肉質鮮美,膻味小,出肉率高,絨長細長而均勻,富有光澤和彈性,深受消費者的歡迎。
罕山白絨山羊體形較大,結構勻稱,背腰平直,體長略大于體高,四肢端正有力,蹄子堅實,蹄夾有長毛覆蓋,它面部清秀,鼻梁微凹,眼大有神,有前額,額前有一束長毛,有下額須,兩只耳朵向兩側展開或半垂尾巴短而小,罕山白絨山羊無論公母,頭上均有角,公羊角呈倒八字型,少數呈螺旋狀態(tài),母羊角呈螺旋型,并向后上外方向伸展,它全身絨毛潔白,光澤良好,分內外兩層,外層為長粗毛,內層是細絨毛,絨細度在14.75微米左右,凈絨率為65%以上。
罕山白絨山羊生長發(fā)育較快,一周歲時體重可達成年羊的75%左右,成年公羊的體重平均為75至85千克。成年母羊的體重平均為60至65千克,罕山白絨山羊性成熟較早,公羊一般在5-6月齡有性行為,1.5歲開始配種,3歲時繁殖能力最強,以后逐漸減退,母羊在1-1.5周歲開始配種,3-7歲繁殖能力最強,發(fā)情周期一般為17-21天。妊娠期一般為146-150天,母羊平均兩年產三胎,產羔率為103%-109%。
管好母羊的繁殖也是重要一環(huán)節(jié),懷孕的母羊1個月左右的飼養(yǎng)管理,是保證胎兒正常生長發(fā)育的關鍵時期。由于母羊采食飼草中營養(yǎng)物質的局限性,即使母羊放牧和補喂采食能達到飽腹,但不能滿足其營養(yǎng)需要,養(yǎng)殖戶則應根據母羊的營養(yǎng)狀況適當地補喂精料。
母羊懷孕2個月后,隨著懷孕月份的增加,胎兒發(fā)育逐漸加快,應逐漸增加補喂精料和青飼料的飼喂量,青料一般選用適口性較好的芋覓草、禾荬草等,精料的配比可用黃豆40%、玉米30%、大麥20%、小麥10%,用溫水浸泡6~8小時,磨成漿,再加相當于黃豆等飼料總量10~15%豆餅、5~8%糠麩、1%食鹽,每天給孕羊補喂2~3次,每次每只羊喂給混合精料100克,青年母羊還應適當地增加精料喂量。母羊懷孕3個月后,孕羊飼喂青飼料草的總容積要適當地加以控制,給羊補喂飼草和添加精料應做到少喂勤添,以防一次性喂量過多壓迫胎兒而影響正常生長發(fā)育。禁止喂給馬鈴薯、酒糟和未經去毒處理的棉籽餅或菜籽餅,并禁喂霉爛變質、過冷或過熱、酸性過重或摻有麥角、毒草(如鬧陽花、無刺含羞草等)的飼料,以免引起母羊流產、難產和發(fā)生產后疾病。
罕山白絨山羊母羊產前1個月左右,應適當控制粗料的飼喂量,盡可能喂給些質地柔軟的飼料,如氮化、微貯或鹽化秸稈,青綠多汁飼料,精料中增加麩皮喂量,以利通腸利便。母羊分娩前10天左右,應根據母羊的消化、食欲狀況,減少飼料的喂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