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從中國農科院獲悉,近日,其麾下的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栽培與生理創(chuàng)新團隊在遼寧、山東、新疆等全國13個玉米主產?。ㄊ?、區(qū))組織了32場玉米籽粒收獲現場觀摩會,相關區(qū)域國家玉米產業(yè)體系專家及全國玉米栽培學組專家協作開展了相關活動。
從“收穗”發(fā)展為“收粒”,是玉米生產技術的又一次重大變革。作科所的研究人員2010年就提出,玉米全程機械化是我國現代玉米生產的必由之路,而機械籽粒收獲是全程機械化的最后一公里。自2010年起,他們在全國典型生態(tài)區(qū)建立試驗示范點,從各地征集品種,篩選推薦適合當地機械籽粒收獲的品種,系統(tǒng)研究影響籽粒收獲質量的關鍵因素,動員種植大戶、合作社購置收獲機械、建立烘干設施,組織各種形式的現場觀摩與技術培訓。目前,研究團隊已采集了上千塊粒收田塊的測試數據,制定了《玉米密植高產機械籽粒直收技術規(guī)程》和《玉米機械粒收田間測產驗收方法與規(guī)程》,集成玉米增密種植、單粒點播、機械追肥、籽粒直收、秸稈還田為核心的“玉米密植高產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”被農業(yè)部遴選為主推技術,為玉米籽粒收獲技術在全國的推廣提供了科學支撐。
據該創(chuàng)新團隊負責人、國家玉米產業(yè)技術體系崗位專家李少昆研究員介紹,根據在全國多點調查,玉米籽粒直收比人工收獲每噸可直接降低成本約200元,比機械摘穗降低成本約100元,并且可避免人工、機械摘穗收獲在拉運、晾曬、存儲、脫粒過程的損失以及霉變問題,提高玉米產品質量。